留学生一句“在哪买药” 让老师大惊失色
2019-04-11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青溪

  留学生是个特殊群体,面对相同的课业若想取得同样的成绩,他们付出的努力要比当地孩子多许多。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面临的第一个关口便是语言关。有的时候,说英语对他们而言真是件尴尬事。

  记得,今年寒假结束后重返学校的那天,有个中国学生带着浓重的鼻音问二级ELL班英语老师:“Mrs.W, Where can I buy drug?” 大约老外不习惯掩饰自己的想法,只见那老师感到有点意外吞吞吐吐道:”Well, what’s that for?” 因为这是我部门的学生,老师把我喊到一边问:“她是什么状况,为什么需要用毒品?”我也蒙圈了,心想:这是什么情况,现在孩子也太无所顾忌了吧,明知我们部门有开除吸毒学生的先例,还敢公开问老师哪里买毒品?再说,即使总理大人“小土豆”已将大麻合法化,但校长明确表过态不影响现行校规的呀?

  “老师,我头疼得难受,连作业都没法写,带来的感冒药吃完了,我不知道上哪儿买去。”孩子一脸疑惑,干脆和我改说中文了。那可不,问个感冒药不至于把老师紧张成这样吧?

  “那你要说’medicine ’或‘Pill’。”我也缓过劲来。

  “我们学的‘drug’就是‘药’的意思啊。我也不知道它在这里是‘毒品’呐。”他解释道。

  “好吧孩子,误会你了。”我也不知道这是误会还是误事。当然,他刚来没几个月搞不清楚药品和毒品的区别可以理解。你看,药店门头招牌上不也写着“Drug Store”的字样么?用错词就是个语感问题,听得少不熟悉而已。

  我还发现人家欧洲南美及韩国的孩子学英语比中国孩子既快且容易。整体而言,他们来了一年说话就基本能甩掉口音。有一个去年来的11年级乌克兰男孩和一个10年级萨尔瓦多男孩现在都参加学校戏剧社团的售票演出了。还有去年才来的一个韩国女孩今年居然在语言俱乐部当韩语老师,完全用英语授课呢。可我们有些孩子到了高中毕业时也没能出ELL:就连最基本的语法现象仍旧出错,像“he”和“she”乱用,发音不清楚等等。这让老师很费解,说他们不够努力。今天我和部门领导开研讨会时谈到这个问题,她点了几个男孩子的名字并且委婉地说:“如果他们平时不是老在一起说中文,口语应该比现在好一个层次。”这话非常有道理,但另一方面讲,有时不仅是用不用功的问题,因为我知道这几个孩子都是暗地里很用功的中国学霸式人物。我觉得我们的语系、文化、思维方式毕竟和人家差别大,也是影响他们进步的一个因素。

  想想我们大人还不是一样?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英语,功夫不算少花,可不知为什么一来加拿大要用英语时耳朵嘴巴就像出现故障一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我们学起英语来明显比大部分国家的人辛苦很多。尤其是我们按我们教科书上的教法和加拿大人沟通,仿佛跟人家是活在两个世界里的。

  当然,我在中国没学过英语,不敢妄自非议中国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但从学生学习英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我隐约感到中国的英语教育似乎还是存在着和现实生活脱轨的情况。比如,这里说“不用谢”最常用的句式是“You are welcome.” 也可以说“No problem.” 或是“My pleasure.” 而不是“Not at all.”我们有时会用到后者,但是在不同场合。而刚来的留学生因为接触少,照本宣科用的句式在当地人听来很奇怪。所以,我常为我的留学生孩子叫屈。

  另外,有些学生搞不清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直接把平常说的大白话写进作文里也影响他们的成绩。譬如“说”有不同的用法,学生习惯用“say”这个词,什么情况下都用这个词,岂知有时把固定用法用错,比如“告状”要用“tell on” 而不是“say”;说某种语言用“speak”,“讲话”用“talk”,更进一步可以用“express”、“explain”等意思更精确的词来表达。英语的单词存在着微妙及微小的区别,用不准确肯定避免不了尴尬。

  有时候,相同意思的词语所表达的程度是不同的。11年级英语老师特别给我举了“拥抱”一词的例子。她说,生活中我们会说“Give me a hug!” 或“I want to hug you.” 但是书面语我们用“embrace”这个词,且会体现英语水平高一个层次。比如,在正式场合我们说的“拥抱机会”,用的就是“embrace”。口语用词意思虽然精准,但缺乏书面文字的严谨和美感。所以,学习英语分清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对留学生们是很重要的功课。

  在阅读学生作文时我也常看见一些不地道的用词。刚开始这些词把我们老师都唬住了。有个11年级老师对我说:“当我看到xx用的这个词开始怀疑自己的英文词汇量。我怎么没见过这些词呢?”我问了学生,学生说是从字典上查来的。我问他们:“你懂这些单词的意思吗?”学生苦笑着回答:“不懂。”“那你为什么要用呢?”“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懂的词一定很难,会显得英语水平高。”

  很多老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部门会议上指出:“学生很奇怪,越是不懂的词越是爱选来用,好像生僻词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法码一样,其实很多词是古语或被废弃的词,虽然意思对,但用起来很别扭。我们建议学生用他们懂的词,尽管很普通但至少能把意思说清楚,我们也看得懂,不会尴尬。”

  因此,学习时最好不要过分依赖翻译工具,即使用翻译软件,也尽量用“英英翻译”,就是用英语解释英语的软件,再配上例句一起看基本不会用错。实在不习惯只用英英翻译的话,可以用完中文翻译后再用一遍英文翻译。因为中文翻译出来的虽然是学生想要的意思,但并没有告诉你在哪个场合下用,不一定能用对地方。譬如,大家都熟悉的“ill”和“sick”两个词翻出来都是“生病”的意思,可平常的小毛病一般就用“sick”,重病会说“ill”,而且“sick”用来形容人生病,“ill”使用它的名词形式“illness”的场合多一些。由此可见,英文解释比较详尽容易理解,这就如我们学汉字查《新华字典》是差不多道理。

  其实,不仅是留学生,很多华人都觉得英语非常难学。记得,刚来加拿大时70多岁的香港房东老爷爷对我说:“我一个英文单词不会讲,照样在加拿大待了20年。”我以为他是现身说法安慰我“英语不好没关系,照样可以在加拿大活得很好”。哪知他马上话锋一转叹息道:“哎,我20年都没学会一句。”原来他真正想说的是:“英语太难了。我这辈子都学不会了。你还年轻,一定要好好学英文,不要像我这样,只能在唐人街混生活。”我记住了老人家的话,所以我的20年和他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我甩掉了“英语白脖”的称号;不过,他说的真对,英语太难学了。

  记得刚来加拿大时,我曾不知天高地厚地立下个志向,就是五年后能成为一名教成人ELL的英语老师。可现在四个“五年”都有了,这个志向却不敢再想了。真的,英语太难学!但是,留学生们有年纪轻的优势,学起来肯定比我们大人省力。但愿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尽快过了语言关。

青溪,中生代老移民,曾先后定居于多伦多,渥太华,温哥华,熟知并习惯当地的生活,对加拿大真情实况、对旅加中国大陆移民群体有生动、接地气的了解,现为兰里某公立高中国际留学生部助教,中国国内多家媒体撰稿人,专栏作者,致力于向中文读者介绍加拿大文化教育传统习俗、政策制度等等。“把我所知道的加拿大介绍给更多新朋老友”是其最大心愿。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人跟帖 | 0人参与 | 注册
   
网友评论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留洋派立场。
热门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